>

其实这个现象我很早就注意到了,家里亲戚生的小孩,几乎不说南昌话。满口的普通话,让人觉得无比陌生和充满距离感。南昌崽俚子不说南昌话?作为南昌土生土长的 80 后,早在十几年前我就想吐槽这个现象。南昌小孩不说南昌话并不是小孩的错,而是父母把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感强加在小孩身上的结果。他们不教小孩南昌话的大多原因是认为南昌方言粗鄙,市井,觉得说普通话显得文明,其实这是相当肤浅的认知!

为什么肤浅?我这篇文章就是为那些愿意坐下来对“南昌人是否该学好南昌话这个话题”进行深度思考的人而写的。

(注:本文全文约 1 万字,预计阅读时间 40 分钟。)

在我看来,如果你是南昌人,那么说好一口正宗的南昌话几乎应该是一个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为什么?我就从下面几个因素来探讨。

1、南昌话历史底蕴深厚

相比北方满蒙色彩浓重的普通话,南昌方言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语言。早在唐代,以南昌方言为代表的赣方言已经相当成熟了,南昌话在宋代时期作为官话在南昌地区(洪州)通行。宋代有大量的文字(书、信、诗)使用南昌方言的读音和用法(下面将举例),可以说南昌方言就是宋代语言活化石。

南昌方言的读音和用法对外人来说比较难懂,因为其仍沿袭宋代读音和用法,而对一门语言来说,其特点保留得越原始,离现代越久远就越难懂。比如广东话和闽南话,它们大多仍沿袭唐代音,古老程度冠绝前列,南昌方言的古老程度也不遑多让。

对方言历史进行一下简单的考古就会发现,南方的这些方言和现在从北方传过来的普通话相差太多,普通话是北方语系,完全是因国家政策推广而被普遍使用。有人就表示,南方方言和普通话本质上甚至已经不能是算方言的差距了,而是完全可以归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就像英语和西班牙语。

南昌话作为赣方言的代表,与粤方言、闽方言和客家话都有着较密切的亲属关系。比如说,客家方言就派生自赣方言。懂客家话的人应该知道南昌话与客家话很相近(比如:南昌人和客家人都称鼻子为“鼻公”,都叫“太公(祖父)、太婆(祖母)、阿公(外公)、阿婆(外婆)”等)。当然,它们都是移民运动的产物,赣方言是唐宋以前北方移民的方言和赣地区原古百越民族的语言相互融合的产物,而客家方言则是宋元时期赣北、闽南地区的移民的方言和岭南地区土著居民的方言(原始粤语)融合的产物。

但是为什么客家话,闽南话,粤语都在各地被保留的很好,而南昌话却被自己人嫌弃甚至到已渐渐被普化侵蚀甚至面临消失的处境呢?一方面是受到普通话冲击的影响,但更重要的还是我们上一辈对历史文化的漠视和自信缺乏所导致的。

如果我们缺乏对南昌方言这门语言悠久历史的认知,而只是肤浅的从语音语调,词汇等表面去理解,我们就会对它产生极大的误解。每每想到这种现象就让我脑壳侵痛。下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一些典型的南昌话在各个历史时期中的文字记载吧:

去归(回家) 汉•王充 《论衡·骨相》:“ 高祖为泗上亭长,当去归之田,与吕后及两子居田。”

*企 (站) *《汉书•高帝纪上》:“日夜企而望归。”【引】仰望;盼望。《北史•阳修之传》:“乡曲人士,莫不企羡。”

线鸡(被阉的公鸡) —— 宋•戴复古 《访[1]许介之途中即景》诗:“区别隣家鸭,群分各线鸡。” 元 汤式 《庆东原•田家乐》曲之一:“线鸡长膘,绵羊下羔,丝茧成缲。“

杌[wui]子(凳子) 宋•曾慥《类说》引《摭遗》:“唐明皇召安禄山,用矮金裹脚杌子赐坐。”《水浒》第二十四回“(武松)掇个杌子,自近火边坐地。”《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回:“东老正要问他来历,恰中下怀,命取一个小杌子,赐他坐了。”

熨[yū]贴(平整) 金代•戏曲家董解元《西厢记》:“柳眉星眼,杏腮桃颊,口儿小,脚儿弓,扮得熨贴。” 元代杂剧《百花亭》第一折:“他见俺淹润温柔熨贴,弄玉傅香无尽歇。”

*撇脱(利索) *(形容做事干脆利索,洒脱,性格豪爽) 是一个古汉语,《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素梅也低低道:‘撇脱些!我要回去。这事做得不好了,怎么处?’”

左[zié](戏弄/欺骗) 明朝 吴承恩 《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你但干事,就左我们。’行者道:‘如何为左你?’”

腌臜/腌里巴臜(肮脏) 清朝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里头是腌里巴臜的两间头发铺。”

嚼蛆(胡说八道 ) 清初《豆棚闲话》第八则:“我是听别人嘴里说来的,即有差错,你们只骂那人嚼蛆乱话罢了。”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

2、南昌话发音特点

很多南昌人嫌弃南昌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南昌话听起来比较冲,给人以咄咄逼人的感觉,感觉像吵架。这种说法不胫而走,好像被大家广为认同,那么,这是真的吗? 照我说,是真也不真。

因为如果仅从发音特点来判断,南昌话是古语,特点是短音多,许多音声仄平,而且保留了许多入声调(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北方话在历史上受北方少数民族语言影响较大,导致入声调已经完全消失)。

邵百鸣教授在《南昌方言》一书中对此南昌话的发音特点有详细解读,主要体现在,南昌话声母中送气音较多,韵母中圆唇后元音[o]、[ɔ]多,声调中多短促的入声调(古语中的入声调在普通话中已完全消失,但是在南方许多方言中依然有大量保留)。这些特点使得南昌话许多音节的音值较高、较短,听上去气势足,声调明朗,清晰,非常适合辩论。

从技术角度上,对南昌话的发音还有很多解析,我就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南昌话的发音却是特点鲜明,在外人看来有些“咄咄逼人”。但如果仅因为发音问题就去责究南昌话那就真的太肤浅而无知了。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发音特点。南昌话的这些发音特点既不能把你定义为素质差的人,也不可能为你贴上任何不好的标签,它的发音只是这门语言的特点,跟你的素质完全无关。如果仅从表面现象就否定自己的母语,你很难相信这样的人会在其它方面有较深的见解。

简单看完了南昌话的发音特点,下面就来看几首常见的诗词,体会一下这些发音特点是如何在古诗词中展现平仄韵律的(非常有意思):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乌衣巷》——刘禹锡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 ——孟浩然

这些诗词用普通话读完全不押韵,而用南昌话读则完全押韵!

类似的诗句还有太多,我就不一一列举。

再看一个例子,
宋代朱熹有句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现代汉语来看,很难了解“问渠”的意思。“渠”本来和“去”同音,在南昌话中,“去”说成“且”;“他(它、她)”也说成“且”。所以,朱熹说的是“问且”,就是现代汉语中的“问它”。至于“许”字,就是南昌人说的“hei(音和“嘿”相近)”,比如“嘿好/嘿坏…”。因此,“问渠哪得清如许”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问它为什么那么清。”

3、南昌话表现力强

南昌话作为一门丰富又完善的语言,其表现力可不是现在的普通话所能比拟的。不仅表现形式丰富,其用法也极其形象生动。

南昌话表现力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用词丰富 2)生动形象(拟声、拟物、拟人、拟感词,俚语等)

下面我一一介绍

1)用词丰富
同一种意思,南昌话中有多种表达方式。比如形容脏时,普通话就是脏,很脏,肮脏,邋遢等词,南昌话除了能直接使用这些说法之外,还有非常多的词可以表达脏以及其程度。比如:也泄,辣哒,糗稀,巴窝,结壳,生疮,腌臜[eà za]/腌里巴臜,哈死巴人,乌毛尖罩,一身爬了蛆,一头的厄屑等。不仅用词多,还形象生动。在表达程度时,普通话中是,好/很,非常,极其,特别,一直等词,南昌话除了这些词,还有有大量的表达程度的词,比如:平整,端(duo)张,来事,冒有挡,吃价(qia ga),到句,绝杀,绝(做得很坏),杀火,冒有影,头世(xi)造多了恶,紧,一径里,记得定了等等。

形容很拼命很努力时,南昌话有:森命里,牙命里,搏命里等。形容快是用:风快,扎西,骚皮嗲子,得紧带活,撇脱。

形容物品特征状态的形容词就更多了,比如最常见的形容状态、颜色、味道等词,这里简单列举几例:橘绿、闪黄、汀清、宣红、煞白、乜[miè]乌、乜暗 、笃紫 、修青;鲜甜,纠酸,刮淡,劈[pī]鲜,鳖腥,叮寒/溜咸,学[hō]球,棚[pùng]香,拨[bò]辣。每种颜色每种味道都用了一个独特的程度词来搭配,这可比普通话中单一的“很”的表达力强了好几个档次啊。

用来形容人的词就更多了,比如贬义的:
形容人蠢:鹅头鹅脑,木根里、藤根里,森根里,二愣子,脑膜炎,搭到了头,愚子,鹅卵,森卵,森崽,森雀了灭,森得洛维奇,森头耷脑,愚短命鬼里,鹅国佬,憨包,挨,锯[kiè]木,眠/眠猴,不得转,不懂眼等等。
能力差:梭,换,利息货,挨病,鼻屎。
性格:冲,桑,龌龊,郎抗,熬烈,邪,麻辣,结赖,雀博,牙黄口臭,色,虽,好恰鬼/虽鬼子,秀/秀皮,秀皮铁哒,瘟性,祸钵兜子,辣答,也泄/也泄鬼,牙办,作翘,斗霸,亡愣骨(里),路皮等等。
外貌:糗憋怪,长得巴了窝,豆屎眼,嗲眼珠里,矮子鬼/矮崽子/矮婆里,灭鼓哒黑,更[kang]瘦/更筋鬼瘦等等。

褒义的:
形容智商能力:精灵,得转,结棍,杀火,吃价(qia ga),辣,撇脱,涪叫。
性格:杀辣,善,罗,左[zié]等等
外貌:咳气,莽子,富嫩,端张,修长。

2)用词生动形象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表达方式多种之外,其实每一种表达方式都非常形象生动。接下来我还要再举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个语言是多么有魅力:

结棍(厉害):棍子打得过来都能接住,你说厉不厉害。
客气(漂亮):一个女孩子对人客客气气,你说她的心灵美不美。
夹沙糕:你吃一块糕,吃到了沙子,是不是有点受不了。我们用这样的一种食品来描绘一个女人的无理取闹是多么的形象。
企(站):“企”是古汉语中站的说法,企鹅其实就是站鹅(笑出声)。

其实不止如此,南昌话中还有很多拟感的词,比如普通话中的毛毛虫,南昌话中叫“毛辣子”,被毛毛虫咬到了,皮肤就会有刺辣的感觉,直接用这种拟感的词做名词,不比毛毛虫这种说法更科学生动吗?再比如普通话中的破裂,南昌话中叫 “”,破的东西东西分成两或者几边了,直接用边来形容东西被打破了,多么形象。再比如形容人放纵过度或狂暴时,南昌话用”亡了形“来表达,连形都没了当然是放松或狂怒过度啦。形容事物因天气太冷并冻僵的状态是,叫“愣住”,你看,不仅人可以愣住,万事万物都可以愣住了,好形象。形容人拌嘴吵架,南昌话叫“嚼牙膏”,牙膏都要嚼,可见说的话有多无聊了。形容需要从一种预期之外的或危险的地方撤离时,叫“走鱼”,鱼到了岸上需要赶紧离开,当然得走啦。“”,是一种很费力的动作,南昌话里面,也有他的妙用。比如人很多时,想要推开人群挤进去,就可以用耕。还有,想表达骑车时使劲蹬踏的动作,也用耕。是不是非常形象呢?如果想要用普通话来表达费力蹬车,你得说好长一段废话,但是用南昌话,一个耕字就够了。

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南昌话中可谓比比皆是,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真是赞叹南昌老祖宗们的丰富想象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南昌话。

3)不雅语
不雅语是我必须要提的一个话题,因为正是因为这个让很多人觉得南昌话不雅,粗鄙,市井。我只能说,如果你持这种观点的话,那么就真的是见识短了!要知道,普通话推广以前,我们中古方言可是叫雅语,上面已经介绍过,古音声调多,被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之后,官话就融合了这些少数民族发音的特点,声调只有四声,入声调也消失,发音变得简化。建国后为了提高普通民众的识字率,普通话也对古字进行了简化,所以简单来说,现在的汉字是简化版的中文。而南昌话保留了(南)宋代的通行官话,是更加丰富的。

而且,从词汇上来讲,哪门语言没有不雅语,粗俗语? 全世界的语言里面都用智商、生殖器及排泄物当作骂人的话来使用,这几乎是人类表达方式的共性。普通话(北方话)因政策推广,它中的“傻逼,傻屌”这种不雅语被传遍大江南北,但人们并没有因此而说普通话是一门不雅的语言。英语中也有 bullshit,douche bag, motherfucker, dickface, asshole, pussy, pissed 等不雅词,但并没有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不雅的语言。因为我们都知道,不雅的只是这些词汇,而不是这门语言。而且,这些所谓的不雅词汇其实也是人类感情表达的必需品,是必然存在而不可能消失的。一门语言并不会因为有这些不雅的词汇而变成糟糕的语言。相反,它反而会因为其具有的丰富表达能力而吸引人们。

南昌话骂人其实非常有特点,加上南昌方言的口音特点,经常就有人形容说,听南昌话骂人就像是在唱歌,令人捧腹。如果拿南昌话中所谓的不雅语出来跟普通话对比,你就知道普通话中那仅有的那些词汇在这方面的表现力上是有多么干涩和无力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的网络流行语“然并卵”就是出自南昌方言,在南昌方言中,这种类似的这种表达还非常多,现在人们喜闻乐见地用普通话来传播这些有意思的表达,却对其出处横加指责,真是滑之大稽。

另外,说到不雅语,虽然我们自诩为文明古国,其实我们说话的方式可能在西方国家某些人看来一点也不文明,为什么这么说呢?Youtube 上有个叫 Fulinfang拂菻坊(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R0yo7Zaoks) 的英国人用他在中国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和现象做了一些分析对比,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的很多行为或沟通方式被外国人认为不礼貌甚至粗鄙。比如人们在公共场合喜欢高声说话,声调很高,给人感觉粗鲁,商店的售货员几乎不怎么说敬语(比如请,谢谢等),即使偶尔使用这些敬语也并不走心等等。他分析得非常精准(我非常推荐大家看看这个视频),对每种现象都给出了分析,比如中国人沟通注重效率,什么“请”,“不好意思”,“谢谢你”等敬(fei)语(hua)在某些注重效率的场合就会被省略,而西方人则一会儿一个 excuse me, 一会儿一个 thank u/I appreciate it,虽然看上去很礼貌,但是沟通效率低。还有,比如如果外国人听不懂中文,这时候你在那里bablabala大声说话,他会觉得你说话怎么跟吵架一样啊,在加上中文发音的特点与英文发音特点不同(中文发音有声调,而英文发音没有,声调只是用来表达感情)所以就更容易加重别人对这种语言沟通方式的误解。这种现象套在南昌话上也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外国人看中国人是觉得中国人不礼貌(误解),而外地人看南昌人却觉得南昌话不礼貌。前者归结到说话的人素质不高,后者却归结到语言粗鄙。说到底,这种奇怪的逻辑还是因为不了解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南昌人不从自身素质上找原因,反倒怪起语言来了。这就跟中国人被外国人认为粗鲁或素质低,就不学中文改学洋文是一个道理,这是掩饰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

4、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这可能是我最想要说的重点了。因为这不仅涉及到对方言母语的认可、自豪感,还包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许多南昌人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而且说到不自信,这还不只是南昌人的问题,许多中国人都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比如崇洋媚外这种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了)。以前我记得在学校的时候看到一个外国人都跟看猴子似,觉得好高大上,后来我大学去了上海,我们学校几乎是整个上海市内录取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学校,我大二那会儿因为经常玩轮滑(一堆爱好者天黑了就去操场刷)认识不少喜欢夜间活动的外国人,我觉得他们也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至少没觉得高大上,有个土耳其人还借我钱不还(我怎么还记着这事😂),所以我就破除了对老外的迷信思维,把他们当普通人来看待,不会在他们面前丢失自我。

丢失自信的后果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容易受别人评价(诋毁)的影响。我们知道,当一个人不自信时,别人说什么负面的话,不管是事实与否,都会导致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下降。而当一个人自信起来,总是充满能量,散发光芒的。我举个最俗的例子,马云,又丑又矮,智商也不出众。但是人家商业感觉好,执行力强(所以成功)。所以你可以看到,他在任何场合都不会因为别人歧视他的长相而失去自信,他总是能量充足,这让那些想对他那些外在缺陷作出负面评价的人都不由地失去底气。人们都想靠近他,学习他,吸取能量,这就是自信的力量。

南昌人在面对自身方言受到负面评价时,身上没有干货(没有认识到这门语言的魅力),那就只能失去自信,甚至认同这种负面评价。一旦认同这种负面评价,就想要回避,所以很多南昌家长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既然大家都说南昌话不好,那我就不学总可以了吧,我只说普通话,这样我总显得文明吧。这种逻辑实在是荒谬至极,而这种自我矮化只会导致多个后果,既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也不利于以后自身价值的发挥。

在我看来,南昌人要提高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一方面要好好了解下南昌方言的历史,认识到它的魅力,当你有了干货,建立了自信,那么,在面对批评时你也能理性回击,而那些想要诋毁你的人将会失去底气。

5、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建立在文化特征上的,你有这个特征我也有这个特征,那么我们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感。会说南昌话是南昌人的一个重大特征,甚至可以说是最明显的特征。不夸张的说,除了身份证户口本,没什么比语音更有力量来向别人证明你是南昌人。即使你不喜欢南昌,由于你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和养育,所以你也不可能隐藏你南昌人的身份。与其回避,何不正大光明的面对呢。我在外生活多年,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时,我都不会划个范围似的说自己是江西人,我都直接说我是南昌人。南昌人就是我的标签,我记得5年前我办上海户口的时候,民警喊我新上海人,我相当不乐意。

有时候我们也会骂嘴里骂着南昌人,但是我想说的是,这样做就跟我们天天嘴里骂着中国人,骂着国足,差不多是一样的节奏,爱之深责之切。我的根子在这里,我知道它的病症在哪里,我希望它能改进,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内心的想法。有谁会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不爱生养自己的家乡的人,你能指望他会对什么东西投入真挚的感情?天方夜谭。

出门在外的人这种感情尤其强烈,很多南昌人没出过家门可能体会没那么深,但是当你去了外地,听着别人说着一口家乡话,而你却只能和同乡说着普通话,有时候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在这种情况下,你丢失了标签,丢失了特色。你到了广东,看着别人彼此说着一口流利的广东话,你想融入就得去学,你到了北京,想要融入说话也要带点京腔可能才有那么点意思,到了上海,如果会说点上海话,上海人对你的认同感和好感又会增加几分。你看看,不管你在哪里,你都需要有你的标签和特征,不然你就像一个没根的人,飘着,想要使劲寻找落脚点。别人的方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地位的上升,方言在不断扩大影响,而我们却要抛弃自己的方言,尤其是一门这么优秀的方言,这实在是非常不可取的。90 年代广州曾经发起过一场保卫粤语的运动,当时官方不允许学生课上及课外讲粤语,最后在广州人坚决的抗争下官方才妥协。我们南昌人甚至都不用抗争,自己就 GG 了,不得不让人觉得揪心。

语言是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人出了省读书才知道自己语言的重要性。在外面,与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说上几句家乡话,那是多么的暖心,如果你连家乡话都不会说,那么别人之间说那种家乡话而产生温暖的、连接的感觉你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体会。

此外,我在说说自卑这个话题,自卑无非是觉得自己差,对自己评价低,在社会上,自卑的人很难被人喜欢,因为如果你自己都不认可自己的话,怎么让别人认可你呢?

你走到外省,甚至国外,你却表达自己对家乡的厌恶的话,我相信作为外人,大部分人即使不明说,也会在内心瞧不起你,不会认可你。类似的情况还有,比如你从一家公司离职了,你却在外面到处说这家公司的坏话,或许你受了委屈,但是你这种行为依然是不明智的(就算要黑也要匿名啊),新公司的HR会对你另看一眼,至少我做面试官的时候这类人我首先就会刷掉。如果受了委屈,正确的方式是你讲诉遭遇,而尽量少去主观评价,比如说些什么公司sb啊,领导脑残啊之类话的。这样,别人就会帮你评价了,也不会对你印象变差。当然,话题有点扯远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再顺带讲一下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行,学习一门语言不是目的,而只是掌握一种交流的途径,我们学习普通话是为了与其它省市持不同方言的人交流,这也是当年国家推广普通话的主要目的。而绝对不是因为说普通话这门语言更文明,因为学普通话就丢掉自己的母语方言,这是走火入魔。我们学习自己的语言既是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也是我们定义自己特征的一个重要方式。目前我们教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同质化,什么都要大同,消除特色,消灭不同,从学校里面出来之后都成了一个模样,毫无特色,像是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这是让人觉得很悲哀的一件事,这也是我们国家创新能力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只在一个标准下认可好与不好,而不是在大的范围内认可不同人的特点和区别。其实我们应该尊重特色,容许百花齐放,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6、南昌话是一门技能

掌握任何一门语言都是掌握一门技能,多掌握一个技能就多一条发展的道路,这个道理象鼻非常浅显。

就像学习英语一样,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多一门技能,以便在未来某个时点需要的时候能用的上。说白了,我们从小学英语就是在为将来作技术储备。南昌话作为一门语言,我们也完全可以把它看作一项技能,而且它比英语的适用场景多了太多。掌握好这门语言,它就是会成为你的财富,在某些场合,某些时间点,你都会发现它可能大有用途。

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学英语我们没有交流的环境,但是学南昌话可就不一样了,我们除了跟家人,还可以跟朋友,同学使用。以后工作了,或者去到外地了,去到国外了,遇到同乡的人,说上几句家乡话,特别亲切。或许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别人会因为你的乡音而对你好感特发。像我这种,碰到会说南昌话的老乡,就觉得特别亲切。

不仅南昌话是一门技能,而且这项技能是可以轻易获得的。这得益于我们有天然的语言环境。我曾经有个小表弟,从小也是家长不教南昌话,然后上小学的时候,让婆婆(只会说南昌话)带了一个暑假,那南昌话就说得很溜了。说白了,有语言环境的加持,再加上小孩子在这个时期可塑性极强,掌握南昌话基本上就是一个白送的技能包。不会有人认为多掌握一门语言是一种负担吧,这个世界不可能有人会因为你会说家乡话而看低你,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是他的问题而不是你的。我相信相信大多数人只会因为你是南昌人却不会说南昌话而怀疑你的能力。毕竟,有天然的语言环境,你都学不好一门母语方言,我很难相信你的学习能力能有多好。

而且,如果不学好自己的南昌方言,你相比那些会上海话和普通话的上海人,会广东话和普通话的广东人,以及所有那些掌握自己方言和普通话两种语言的人(两开花)来说,你就有天生的缺陷。

很多人小时候不学南昌话,等长大了,出门在外工作了,事业功成名就了,又去寻根,学南昌话,那可是真就太难了,而且,那真是本末倒置了。

最后,做个总结。

其实我不想把文章写得太长(已经一万字了,此处再砍掉了一万字!),对读者的负担有点大,而这篇文章主要也是针对许多为人父为人母的家长所写的,如果你愿意坐下来好好思考一下是否该学南昌话,那么就真的应该好好读一下这篇文章,进行一下思考。

总的来说,我并不是要强迫南昌人一定要学好南昌话,虽然我非常提倡。但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南昌人已经移居外地,缺乏说南昌话的场景,那么考虑到实际情况教小孩说南昌话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你要知道,我们在海外有大量的华人,它们即使移居国外,仍意识到教授小孩中文的重大意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像他们学习呢。所以,我仍然建议在小孩可塑性强的时候学好它,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优势下,它几乎就是一个白送的技能。这样你从小就能数量掌握母语方言和普通话两种语言,何乐而不为。

最后,但是不管哪种情况不学南昌话,我都希望不是因为觉得南昌话不好这个理由而不学它。因为这是站不住脚的,是知识浅薄、见识低和自我矮化的表现。南昌话相比北方语系特点的普通话,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沉淀,它的表达方式多样,用词形象生动,在国内七大各大方言种类中,具有独特的魅力。我们应对自己的母语方言自信,去传承它,而不是诋毁它。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

全文完!

注:我制作了一个常见的南昌话的方言汇总,虽然远远达不到很全的程度,但是基本覆盖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比较常见的南昌话表达。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下。


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留言或者关注我的专栏。

微信公众号:“知辉”

搜索“deliverit”或

扫描二维码